據統計,上述地區每年的霧霾天數超過100天,部分城市甚至突破了200天。2013年以來,中東部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大氣污染非常嚴重。我們已經為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如果我們不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不盡快調整產業結構,不盡快改變我們落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要想減少霧霾、空氣質量將非常困難。所以,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我們做的是盡快采取行動,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為。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我們的工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國內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但因實踐中的諸多因素影響,當前國內大氣環境形勢依然非常的嚴峻。
光氧催化凈化器揮發性化合物作為近年來大氣治理,其常用的凈化方法:
(1)吸收法
吸收凈化法是廢氣治理中一種重要的常用的方法,它是利用廢氣中各混合組分在選定的吸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或其中一種或多種組分與吸收劑中活性組分結合,將物從廢氣中分離出來、凈化廢氣目的的一種方法。吸收法使用的吸收設備主要有噴淋洗滌器、泡沫洗滌器、文氏管洗滌器等。吸收法的工藝流程和濕法除塵工藝近似,只是濕法除塵工藝用清水,而吸收法凈化氣體要用溶劑或吸收溶液。吸收法的優點是幾乎可以處理各種氣體,適用范圍很廣,并可回收有價值的產品。缺點是工藝比較復雜,吸收效率有時不高,吸收液需要再次處理,否則會造成廢水的污染。
(2)活性炭吸附法
吸附是一種固體表面現象,是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劑處態污染物,使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分,在分子引力或化學鍵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體表面,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其中應用 為廣泛的是活性炭?;钚蕴繉Ρ?、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煤油、汽油、苯乙烯、氯乙烯等物質都有吸附功能。該法具有較高的效率,但活性炭吸附到 量時會達到飽和,就 或 換活性炭,因此運行成本較高。這種方法常用于低濃度廢氣和脫臭的后處理。
(3)生物除臭法
生物除臭法是通過微生物的生理代謝將具有臭味的物質加以轉化,達到除臭的目的。目前污水處理廠和污水泵房采用生物法處理廢氣的方法主要有土壤脫臭法、生物濾池法和生物滴濾塔等,治理效果較好。
(4)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等離子體是繼固態、液態、氣態之后的物質第四態,當外加電壓達到氣體的放電電壓時,氣體被擊穿,產生包括電子、各種離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內的混合體。放電過程中雖然電子溫度很高,但重粒子溫度很低,整個體系呈現低溫狀態,所以稱為低溫等離子體。UV光氧催化凈化設備體降解污染物是利用這些 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廢氣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短時間內發生分解等離子體去除污染物。該方法具有處理效果好,運行費用低廉、無二次污染、運行穩定、操作管理簡便、即開即用等優點。
大氣污染防治,關系著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尤其要做好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宣傳和教育,不斷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 先,將環保法律知識教育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結合,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堅持以人為本,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其次,加強對國內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教育,督促他們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提高樹立環保法律意識,預防和減少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還要借助網絡、電視、廣播以及報紙等方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方法, 終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個人人保護大氣環境的良好氛圍,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建筑工程施工與日常交通工具的應用,是當前大氣污染產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加氣污染防治, 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先,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 要設置全封閉圍欄、擋墻。等離子廢氣處理一體機尤其對那些容易產生揚塵的建筑材料,應當做好堆放場管理工作,采取封閉式儲存模式;渣土運輸車也要密閉運輸,進人市區的所有貨車、重型載貨運輸車等,都要采取密閉、防塵措施。城市建設過程中,建議大力推廣和應用新能源汽車,比如城市公交車、出租車等,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交通工具。實踐中,應當加大 氣管網、燃煤鍋爐等改造力度,新建小區一律使用 氣等清潔能源供熱方式。同時,還要對飲食服務業中的油煙污染進行集中整治,餐飲單位應當推廣和應用 氣以及液化氣,因為這些能源都屬于清潔能源的范疇,并且還要適當地安裝一些 油煙凈化設備,比如煙道等;此外,還要對定點經營燒烤飲食攤點,推行清潔無煙燒烤,堅決取締不法商販。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應當鼓勵新建建筑屋頂、垂直綠化,盡可能地利用當地資源,打造城市景觀帶,并且加大對砂石開采場等地區的生態恢復防治力度。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發展方式,對農田自然揚塵進行的控制,桔稈還田技術的應用,大力推廣和應用少耕、免耕農田耕作模式,從而防止農田起塵現象的再次發生。環保部門引導建立健全端不利條件下的空氣污染防范管理機制,同時還要建立預警應急綜合防治機制,資源信息的共享;在端不利氣象條件下按不同污染等級啟動應急預案,實施重污染企業停產、大氣污染物排放源限產、建筑工地停止土方作業。采取灑水抑塵及機動車限行等控制策略。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又艱巨的工程,需各部門共同協作,并且要將綠色生產經營理念始終貫穿于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之中,采取多渠道、多元化以及參與的方式,推動環境保護及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